燕围屋,又称为燕翼围,是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的一座客家围屋,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完工,历时27年。这座围屋是由当地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两代人倾力建造的,耗资巨大。
关于燕围屋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1.燕围屋的名字来源于《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为为子孙筹谋,就像燕子翼护小燕一样。这正好符合赖福之建造围屋的初衷,即为保护儿孙的安定生活。
2.另一种说法是因为燕围屋的对角各有一个炮楼,从上空望去,整个围屋就像一只燕子一样。
3.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道光年间,时任赣州知府的周玉衡曾到燕围屋小住过几天,发现围主夫妻非常恩爱,就挥毫为围屋题写了围名“燕翼围”,取燕侣比翼的意思。围名中的“燕”字将中间的“北”写作了“比”,寓意燕侣比翼,夫妻恩爱;而“围”字将中间的“韦”写成了上下结构的“五吊”二字,古时候五吊一般用来代指金钱,期望赖福之及其后人福泽绵延,人财两旺。
燕围屋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江南围屋的防御功能,又有客家土楼的建筑特色,是客家围屋中的精品。如今,燕围屋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燕园石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湛的雕刻技艺:燕园石浔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细,雕刻出的花纹、图案和文字都非常清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2. 雄伟壮观的气势:燕园石浔的规模宏大,造型庄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它的设计和布局都非常精确,体现了古代建筑追求完美和对美的追求。
3. 寓意深远:燕园石浔的雕刻内容往往寓意深远,代表着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
它们可以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者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总之,燕园石浔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湛工艺和雄伟壮观的气势,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遗产,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结晶。
燕国为公元前11世纪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是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燕召公奭。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于公元前7世纪灭掉蓟国,建都蓟(今北京市房山区)。
1、燕国(战国七雄,北燕)
时代:历经西周东周直至秦灭燕。
地理位置: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2、南燕
时代:商朝一直延续到春秋。
地理位置: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3、燕国
时代:西汉。
地理位置:今北京。
4、燕国
时代:曹魏。
地理位置:今北京。
5、燕国
时代:西晋。
地理位置:今北京。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北的一个诸侯国。但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山戎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