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酒”出自宋·苏轼的《行香子·述怀》。
原句为: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此词抒写了作者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退隐、出世之意。全词语言畅达,音韵和谐,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合,并以议论表现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意义,为东坡词中风格旷达之作。
苏轼20岁中进士,在当时属于较高水平。据记载,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文章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评价,他甚至认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还特意将其判为第二名。后来,欧阳修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轼时,感慨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并称赞苏轼“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文、书、画五方面都有造诣,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清新豪迈,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气派,与辛弃疾同并称“苏辛”;其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