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豚的古义
时间:2025-05-13 03:20:44
答案

“豚”,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本义是“小猪”,甲骨文"豚”宇由"豕”和“月”构成,金文加了“又,”表示这是最宜采取做食用的猪,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豚”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豚”的基本含义为哺乳动物,亦称“荷兰猪”、“天竺鼠”,如豚鼠;引申含义为小猪,猪,如豚子、豚犬。在日常使用中,“豚”也常做名词,泛指猪,如豚肩、豚蹄。

豚狸别名
答案

豚狸是一种棕色的小型哺乳动物,被称为北美大陆上的水生动物,主要栖息于河流和湖泊及其周边湿地。豚狸的别名有很多,比如河狸、水獭、海獭等。它们生活在水中,有着非常灵活的自然技能,能够潜水、游泳、跳跃等。豚狸以木质材料为主要食物,善于建造水堤和房屋,是一种聪明、勤劳、和善的动物。由于其棕色的外貌、健康的身材和可爱的样子,豚狸常常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宠物和伙伴。

豚的同音字
答案

1、“豚”字读音为“tún”,同音字主要有屯、臀,囤、饨、坉等。

2、豚,今天多用于海豚、河豚,貌似跟猪没有什么联系。不过它还有个异体字“豘”,它的读音和意义就明显了,用于囤积生肉的猪,读音取“屯 tún”音。

推荐
© 2025 艾尔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