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是指通货紧缩,简单来讲就是市场货币供应量不足,物价趋于下行,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通缩在宏观上表现就是物价、资产价格、有价证券等价格趋于下降。通缩和通胀相对,通胀就是市场货币过多,商品相对有限。
引起通货紧缩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如果一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转移支付,就会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出现失衡,出现“过多的商品追求过少的货币”,从而引起政策紧缩性的通货紧缩。
2、经济周期的变化。当经济到达繁荣的高峰阶段,会由于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的持续下降,引发周期性的通货紧缩。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当人们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经济形势继续不佳时,投资和消费需求都会减少,而总需求的减少会使物价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货紧缩。
4、新技术的采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出现成本压低性的通货紧缩。
5、体制和制度因素。体制变化(企业体制,保障体制等)一般会打乱人们的稳定预期,如果人们预期将来收入会减少,支出将增加,那么人们就会“少花钱,多储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降,从而出现体制变化性的通货紧缩。
6、汇率制度的缺陷。如果一国实行钉住强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本国货币又被高估,那么,会导致出口下降,国内商品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社会需求减少,则物价就会持续下跌,从而形成外部冲击性的通货紧缩。
对农业的影响是负面的。
因为通缩导致货币流通量不足,人们持有货币的能力增加,而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导致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尤其是高档农产品的需求受到更大的影响。
此外,通缩还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对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发展不利。
不一定意味着衰退。
因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影响经济的两个方面,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下降,但也可能是由于经济运行处于下行期或者通胀太高需要刹车。
因为通货紧缩可能是因为货币政策的调整或者供给增加导致,衰退不是必然的结果。
虽然通货紧缩的出现不一定就代表经济发生衰退,但如果通货紧缩的因素过于复杂或不断增多,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衰退。
因此,通货紧缩并不是衰退的一个必然前兆,但是如果这个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就可能成为衰退的一个趋势。